午后和煦的阳光股票配资第一门户
与猎猎飘扬的旗帜
共同见证了一簇崭新而炽热的火焰
——
2025年新入学的“小红”们
奔涌汇入北大附中
这片广阔的青春海洋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明,党委副书记杨薏璇,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化学学科长秦蕾,校长助理、政治学科长戴颖,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各学科学科长,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德育主管、书院督导、导师们,以及高二年级入学教育项目组的学长学姐们齐聚欣健体育馆综合馆,共庆2025年高中新生入学典礼。
各书院同学们率先登场,他们饱含如火的热情,以歌舞、独奏、魔术等多种形式,绽放独特的青春风采,耀眼闪亮,点燃全场。
入学典礼伴随庄严的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由优秀新生军训标兵组成,并经过严格训练的新一届北大附中国旗护卫队成员,肩擎国旗,步伐铿锵,庄严出旗。全体同学肃然而立,高唱国歌。
升旗礼毕,同学们一同观看校史视频。荧幕之上,历届优秀校友穿越时光深情回望,将那昭示着开放与包容品格的精神火炬,郑重传递到新一届“小红”的手中。
马玉国校长以《承历史之重,启成长之新》为题,以三个闪耀的数字为脉络,引领全体新生一同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80载”,是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阔历程,延续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荣光;“65年”,是北大附中筚路蓝缕、始终“以新为常”的教育探索,塑造了尊重个体、激发主体、鼓励创新的校园精神;“18岁”,则象征着每个人即将迎来的成长蜕变,提醒同学们在集体中认识自我、关怀他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寄语新生承载历史之重、开启成长之新,扎根北大附中这片自主、包容、充满可能性的土壤,不仅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成为心系家国、面向未来的卓越英才。
张志豪老师代表全体教师深情诠释了北大附中师生关系的独特内核:那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再是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平等对话、共探真理的空间;更是“携手成长的旅途伙伴”,导师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以倾听者、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挑战。他寄语新生,以尊重、善意和主动沟通拥抱这段关系,在真诚、平等、互信的附中文化中,与导师们一起书写高中三年难忘而深刻的成长篇章。
佩戴校徽是北大附中入学典礼的传统环节。每一届北大附中学子自接过这枚熠熠生辉的标识起,便正式与北大附中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联结,附中精神也随之传递、赓续,在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的胸前闪耀,在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的心中长明。
新生代表祝雅轩同学在发言中将高中生活比作一条“寻找自我的路”——一条充满无限可能、没有既定终点的旅程。她坦言这条路上不只有探索未知、参与活动和加入社团的喜悦,也伴随着成绩、选择与人际关系带来的迷茫与叩问。她鼓励大家以勇气为火、理性为罗盘,在一次次抉择中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注脚。同时,她格外强调同行者的力量——同学、师长与家人共同构成这条路上温暖而坚实的支持网络。最后,祝雅轩同学与“同行者”们共勉,“愿未来的我们回首今日,可以骄傲地说——那条寻找自我的路,我走过,我无悔!”
家长代表范少锋女士寄语全体新生在未来三年中“学会学习、善于探究”,“学会独立、懂得合作”,“学会坚持、保持韧劲”,以真求实做、共进共融的态度迎接高中生活的挑战与成长。她表示,家长们将始终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尊重选择、倾听想法、陪伴成长,并与学校携手形成托举之力。她期待孩子们不仅拓展知识的深度与思维的边界,更塑造独立人格与胸怀天下的责任感,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2028年,那时的“小红”们是什么模样?在“写给2028的你”环节,同学们在目标卡上勾勒出对未来的憧憬。三年后,这段青春的记忆将再次鲜活,见证追梦的执着与梦想成真的欢愉。
典礼接近尾声,入学教育纪录片回顾了“小红”们两个星期的历练与蜕变。经过入学教育与军训的洗礼,初来时的迷惘与拘谨渐渐褪去,眼中对未来的期盼逐渐清晰。那些汗水与欢笑,那些奔跑与伫立,伴随一帧帧光影瞬间交织闪耀,定格永恒。
随后,27届入学教育项目组的学长学姐们通过手语歌“唱响”《和你一样》。书院招新项目组和入教项目组的学长学姐,在整个暑期默默付出,只为引领“小红”们熟悉北大附中,适应高中新生活。未来,他们也将如明灯般,照亮“小红”们的漫漫成长路。“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地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歌声温柔而坚定,正如北大附中精神的接续——岁月更迭,理想不灭,担当如一,始终有人在出发、在传承。
在悠扬的校歌声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高一新生入学典礼缓缓落下帷幕,属于附中人的故事,自此翻开温暖而明亮的崭新篇章。
振衣千仞濯足沧浪
青春正好白日朗朗
择道以往煜夜未央
逐梦于学续章煌煌
编发:党政办公室
审核:杨薏璇夏昀帆股票配资第一门户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