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天气
今天,上海迈入“秋高气爽专属节气”:霜降!不过冷空气已经在发力了,降温幅度和昼夜温差都在变大,秋凉感会越来越明显。
先看今天的天气:上午阳光超给力,出门晒晒太阳特舒服;但中午起海上冷流云系赶来,云就变多了。徐家汇站全天14.6℃~20.0℃,从 19 号开始,上海已经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不过风有点“疯”。午后起陆地阵风就到6 级,沿江沿海更猛,能有6~7 级。风吹着加上气温偏低,出门走两步就知道“秋凉”不是说说的,早出晚归的朋友,一定要抓件挡风的外套,别冻着!

明天天气更给力,直接转晴好,气温还能升一升。中心城区全天17℃~23℃,但郊区早晚得注意,最低温13℃~16℃,穿少了容易打哆嗦。
具体预报再划个重点:今天上半夜开始,东部片区可能飘点短时小雨;明天整体多云到晴,偏北风4-5 级阵风6 级(沿江沿海5 级阵风6-7 级),相对湿度 45%-85%,早间会有点潮,午后会干爽些。
周末安排看这里:周六继续秋高气爽,气温舒服得很,不管是去公园野餐还是郊区秋游,都是黄金天;周日会来波弱冷空气,云变多还带点弱降水,出门记得带伞。
下周初阳光会回来,但弱冷空气叠加辐射降温,气温又要往下走,尤其是早晚,秋凉感会更明显。预计月底还会有一次弱冷空气影响,最近气温忽高忽低的,特别容易感冒,大家多盯盯天气,出门添衣、家里备点常用药,别让小感冒打乱节奏~
每天一首古诗词
《浣溪沙·咏橘》
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霜降已至,天气渐凉,草木大多敛去葱茏,唯有橘树耐得住清寒,枝头青黄错杂,叶片凝绿,正应了“橙黄橘绿”的好时候。抬头望见这样的景致,便想起苏轼的《浣溪沙·咏橘》。诗人把目光落在乡野间的橘树上,仅几句词,就把霜天里的鲜活写得令人过目难忘。
菊残荷枯,而橘树却以“新苞绿叶照林光”的姿态挺立于竹篱茅舍之间。这一番对照,不着痕迹地托出橘的耐寒与坚韧。下片,剥橘的瞬间,被苏轼写得极富动感。橘皮刚破开,香气就如轻雾漫过来;初咬一口,清冽果汁仿佛山泉淌过齿间。而“吴姬三日手犹香”一句,虽然夸张,却无浮靡之气,只让人觉得橘香确实可以穿透时光,久久萦绕。
旧时有“霜降食橘”的讲究,经霜后的橘子糖分更足,入口满是清甜。江南人家会把刚摘下的橘子码在竹篮里,待客时剥开同食;还有人会将橘皮晒干收存,日后泡水、入药,把橘的暖意留得更久。文人雅士则爱对着橘树题诗作画,写橘果的鲜、橘香的久,将深秋的清苦,酿成生活里的甜。
橘的意趣,不止于味与香。它耐得寒霜却不张扬,经霜打仍捧出清甜。暗合了屈原《橘颂》所赞“横而不流”“淑离不淫”的高风亮节,坚守本心,不随俗浮沉。苏轼写橘,也是借这嘉树自况。即便人生遇“霜”,也能如橘树般守得住本真。
每天一张AI海报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