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健生陈雯张海帝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九韶智能研发九韶内核4.0版填补了我国在商用工业软件底层内核技术上的空白;涌现出埃夫特、芯动联科、智象未来等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工电气、农机装备等行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安徽的地位举足轻重。安徽科技创新缘何屡攀新高?日前,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途中采访了随行专家——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研究员顾严。他分析认为,安徽精准地把握了三组关系:科技和产业的关系,自主和开放的关系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传统和新兴的关系。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位置越来越高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突出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以强促大,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1~5月,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从排名看,安徽已经跻身并且稳居第一方阵。从它的优势来看,我们在调研中看到的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应该说在全国都处于领先的位置。从潜力来看,它有很多传统上并非优势产业,这几年也在加力创新,例如集成电路等。综合来看,它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顾严说。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对于安徽科技创新屡攀新高的原因,顾严认为,有三组关系把握得非常好。一是科技和产业的关系。安徽一方面非常努力地在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另一方面成功打造了新兴产业的聚集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两者实现了深度的融合。近年来,安徽聚焦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之间的链接,以创新求突破、以应用促发展,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全省智能算力由2023年初800P左右跃升至目前3万P,科大讯飞获近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显示,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紧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之后,居全国第5位,较2023年提升1位。二是自主和开放的关系。安徽坚持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多维合作,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同时,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一方面,安徽有像中科大这样的一流高校,也有很多很好的科研院所、新型的研发机构,能够聚焦自己的优势领域,不断地深耕、不断地传承,迭代出领先的科技成果和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和周边省市的协同创新。与沪苏浙共建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占比30.9%、全球占比超20%,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要一极。三是传统和新兴的关系。安徽很好统筹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还有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实现了这些产业之间的相互赋能与协同创新。安徽坚持科学技术打头阵,锚定打造国内前列、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为总抓手,以“招才引智、招智引财”为重点,以场景创新为牵引,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创新示范应用。像汽车零部件制造这样的传统产业,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安徽的一些首创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全国层面还没有相关规范性文件。安徽如何规范规避其中的风险,同时为更多的区域提供一些可复制的经验?对此,顾严认为,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特别是务实的政府作为。“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安徽为了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创新潜力很大的产业,在省级、市级基本上都建立了工作专班。在区县层面和基层实施‘保姆式服务’,比如‘局长服务员’,行业企业遇到困难可以找局长来解决。”顾严所说的“局长服务员”是安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安徽,当企业遇到难题时,一个特殊的称谓常被提及——“局长服务员”。他们以“项目长”的身份,深度服务企业从签约洽谈到投产达效的全生命周期。“不论是产业的创新发展,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在这当中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政府部门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通过这种专班的机制和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务,有利于形成真正懂行业、懂企业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优化营商环境。如果说重点产业是主战场,那么重点企业就是主力军,特别需要政府的重点支持和保障。”顾严说。他同时提到,还有一些暂时看不到硝烟的“战场”,它可能很有前景,要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安排和产业生态的营造,通过政策的扶持,让“青纱帐里能跑出游击队”,在未来壮大成为主力军,在新的战场上取得意想不到的重大战略成果。7月2日,2025年安徽省第三批53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24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9.1亿元。其中,投向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0.5%,制造业项目占比58.1%,高技术项目占比25.5%,将有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安徽经济发展很有特色,这几天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它实现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双向奔赴’。”顾严举例说,这次调研中看到传统的老牌国企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合作,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路。同时,江淮汽车还与华为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标杆智慧工厂,推动品牌形象的高端化。奇瑞、江淮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智界、尊界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蔚来与宁德时代携手构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奇瑞跨界布局车载无人机、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安徽省通过政策扶持、金融赋能和产业协同,推动国企与民企深度合作,形成“双向奔赴”发展态势,越来越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在江淮大地上演。顾严说:“双向奔赴的结果就是相互成就。安徽的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