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中美高层开启了一轮密集互动。9月9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视频通话。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9月14日至15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与此同时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美国众议院方面传出消息,众议院两党代表团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将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员首次对华进行此类访问。
近期中美高层频繁积极互动引发关注,观察者网对话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教授,全面解读当下中美关系。
关于刚刚结束的中美马德里会谈,吴心伯认为这次会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此前中美已谈了三轮,主要围绕关税问题展开,而这次不仅谈到关税,还涉及贸易和投资等问题,谈判范围扩大。TikTok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在美投资的问题,此次会谈中双方对此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一些基本框架共识。
在TikTok问题上,中美双方经过激烈交锋后,达成了一个基本框架协议。中方在基本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包括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如果TikTok问题得到解决,将对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芬太尼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又一个重要话题。美国以打击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了20%关税。吴心伯表示,目前双方都在朝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努力,未来有可能取消这部分关税。芬太尼问题不仅涉及经贸领域,还关系到执法领域的合作,因此需要中美两国相关部门面对面坐下来讨论合作方式。
今年以来,中美已经展开四轮经贸谈判。前三轮会谈主要围绕关税战问题展开,第四轮会谈扩展到关税以外的问题,如TikTok等投资议题。接下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动节奏可能会加快、力度会加大。
选择欧洲作为谈判地点主要是因为地理上的公平性,避免一方长途跋涉。此外,在第三方国家举行谈判可以减少外部压力,有利于谈判取得进展。
特朗普政府缺乏清晰的亚太战略,主要原因在于其内部存在不同声音和想法。一方面主张减少在欧洲和中东的投入,转而聚焦亚太;另一方面认为美国应进一步收缩,包括适度从亚太撤出。目前这些观点仍在内部政策辩论和协调阶段。
美国对台政策具有巨大惯性,长期以来都对华打“台湾牌”。如果美国继续强化这一策略,可能加剧中美在台海的紧张局势。另一种办法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明智调整,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从而消除冲突风险。
中美高层互动频繁,防长、外长、贸易代表先后进行通话或会谈,释放出积极信号。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打关税战、打打谈谈、元首会晤。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期,双方互动显著增加,为中美元首会晤创造条件。
接下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分歧,逐步减少分歧,并找到合作领域。元首会晤是一个重要风向标,能够为中美前一阶段的互动画上句号,并为下一阶段发展制定路线图。
中美双方希望实现元首会晤,为此需在经贸领域取得成果,并在一些核心敏感问题上小心谨慎。美国战略界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偏差,需要纠偏。中美打交道要取得积极成果,需平等相待、尊重对方合理利益关切、建立政治互信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并增加两国政府各个部门的互动和接触。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