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股票配资股票
记者近日获悉,浙江省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于9月13日晚曾发生一起地铁列车撞上保洁员致多人伤亡的安全事故。
多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故发生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曾在全省交通管理系统内部分发传达一文件,内容提及该事故发生在9月13日23时30分许,致3人死亡1人受伤。
绍兴地铁2号线(图片来源:网络)
9月24日下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全处工作人员表示,省里对此事已提级调查,事故具体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届时会在调查报告上统一对外公布。(据9月24日新黄河)
据报道,这一线路是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本应是科技赋能安全、技术便利生活的典范,却被曝在非运营时段发生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故,其严重性不可小觑。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其安全运营关乎千家万户。事故不仅直接造成了生命的逝去和伤害,更是对公众安全信任感的沉重一击。
绍兴地铁2号线运营时间一般为6:00到22:30(来源:网络)
绍兴地铁2号线线路图(来源:网络)
根据目前传出的信息,这一事故存在多个令人惊诧的疑问,如同重重迷雾般笼罩在人们心头。
首先,非运营时段列车为何会运行?绍兴地铁2号线的末班车在晚上10点半左右结束,而事故发生在11点半之后,为什么这个时段列车会驶入轨道?是进行必要的车辆调试、线路检查,还是突发故障?
第二,列车为何没有自动停车?据公开资料显示,GoA4级无人驾驶系统具备障碍物识别与自动制动功能,可实时检测人、车辆、道路设施等障碍物,并在500米范围内进行分类识别,可实现无司机干预的自动停车,为何这一安全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列车来了为何无人通知保洁人员?轨道区域本身就是高风险环境,进入应有严格、规范的程序,严密周全的保障。如果列车确有需要在夜间运行,为何负责轨道保洁的人员会仍然滞留在危险区域?是作业计划与运行计划沟通存在脱节,是安全警示和隔离措施不到位,还是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存在欠缺?
从9月13日事发,到9月24日媒体报道,长达十余天的“静默期”,比事故本身更让人不安。如此严重的事故,在媒体曝光之前,仅在内部进行通报,而未及时向公众披露最基本的事实,难免引发“捂盖子”的质疑。
诚然,彻底查明事故原因、厘清责任、进行处置需要时间,严谨全面的调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早已改变,官方通报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一旦拖拖拉拉,留下信息真空,各种小道消息、片面解读甚至谣言便会迅速滋生,公众的焦虑和质疑会不断发酵,最终可能导致舆论的焦点从事故本身,偏移到对相关部门透明度、责任心的质疑上,酿成次生舆情危机。
公共安全事件没有“保密期”,每多拖延一个小时,谣言就可能会跑得更远,公信力就多一分损耗。因此,在启动提级调查的同时,官方也应具备“及时发布”“滚动更新”的意识,尽快通过权威渠道确认事故的真实性,公布已知的、可公开的信息,表明严肃调查、绝不姑息的态度,这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必要尊重,也是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公信力的关键一步。而且,一个初步的权威通报,可以有效地消除公众疑虑,也能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报告出炉,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查明事件中存在的疑点,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彻底审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无论是技术故障、管理疏忽还是人为失误,都要一查到底股票配资股票,严肃追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惨痛的代价,唯有坦诚面对问题,迅速采取行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才能安抚公众的不安,筑牢安全出行的基石。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